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三章赛场上遇到对话未来网路先驱同路人(下) (第2/3页)
李玥则更关心运营:「我看你们的用户活跃度很高,是怎麽让不同学校的社团愿意加入的?」林萱笑着递上传单:「我们每接入一所学校,都会先跑遍当地的热门社团,收集他们的具T需求——b如台南艺术大学的动漫社需要参展报名分类,我们就专门加了参赛/观展的选项;屏东商业技术学院的读书会需要资料加密,我们就上线了社团成员认证功能。」 颁奖环节当天,会场的大屏幕公布获奖名单时,一凡的手心微微出汗。当听到「一等奖——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聊聊校园平台团队」的时候,林萱忍不住跳了起来,张学长也推了推眼镜,嘴角扬起难得的笑容。上台领奖时,一凡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掌声,忽然意识到:「聊聊」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共享自习室里熬出来的小项目,而是在南部校园里慢慢紮下根的平台。 竞赛结束後,「聊聊」的名气彻底打开了。一周内,又有5所南部高校主动联系接入,其中包括规模颇大的嘉义大学和台南大学;之前交流过的陈维宇还专门发来消息,愿意免费帮「聊聊」优化程式架构,提升伺服器稳定X;高雄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也通过学校联系到一凡,希望能将「聊聊」作为南部校园社团合作的示范案例推广。 最让团队振奋的,是「聊聊」在南部校园里「隐然成角头」的态势——走在高雄、台南的高校校园里,经常能听到学生讨论「这次活动用聊聊报名」「那个课程的笔记在聊聊上能下载」;甚至有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