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三章赛场上遇到对话未来网路先驱同路人(下) (第1/3页)
千禧年深秋的高雄,校园创新竞赛的会场挤满了来自南部各高校的队伍。一凡和林萱、张学长站在展台後,面前的电脑萤幕循环播放着「聊聊」的功能演示——从社团报名的实时统计,到跨校资料共享的便捷C作,每个画面都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。展台角落堆着厚厚的用户反馈表,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,是这几个月跑遍南部十几所高校的见证。 「你们这平台真能解决社团统计的麻烦?」一位来自屏东科技大学的老师弯腰询问,手里还拿着笔记本记要点。一凡立刻上前解释:「我们现在已经接入高雄应科、正修科技等8所学校的32个社团,上次高雄餐旅大学的美食节活动,用聊聊报名的人数超过500人,後台自动生成统计表,不用再手动核对学号。」张学长同时打开後台页面,屏幕上清晰的数据走势,让老师忍不住点头:「我们学校的社团也总抱怨统计费时,能不能之後联系你们接入?」 竞赛进行到第三天,「聊聊」的人气越来越旺。不少高校的社团代表主动留下联系方式,希望能尽快试用;更有几位後来在台湾网际网路领域颇有名气的「大佬」——当时还在就读台南成功大学的程式设计高手陈维宇、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的校园社群运营者李玥,专门来展台交流。「你们把校园需求抓得很准,」陈维宇看着「聊聊」的程式架构,直言不讳,「现在大部分校园平台都在做资讯展示,你们却盯着社团实C,这个切入点b别人强。」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