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千禧年:我的商业帝国从校园开始起步_第六章回想那时的台湾互联络及高雄环境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六章回想那时的台湾互联络及高雄环境 (第4/4页)

,要抓住「行动网路」这个未来最大的风口,还要考虑高雄的网路基建进度。2000年的高雄,大部分学生还在用拨接上网,学校宿舍的宽频普及率不到30%,手机还停留在「通话 简讯」阶段,可一凡知道,再过5年,智慧型手机就会普及,中华电信会在高雄推进4G建设,行动网路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。所以「新项目」现在就要做准备:技术上,要提前研究「行动端适配」,哪怕现在用不上,也要把程式码框架留好,等高雄的行动网路起来,就能第一时间跟上;用户习惯上,透过「简讯通知」b如活动报名成功、资料更新「行动端简易版页面」用技术做个轻量版,学生用手机浏览器就能打开,让学生慢慢适应「随时随地用聊聊」的模式,b如在高雄的公车上,就能用手机查社团通知,在夜市排队时,就能下载学习资料,等行动网路真正到来时,「新项目」就能第一时间抢占市场。?

    一凡合上笔记本,心里的方向越来越清晰。重生前的遗憾,不是为了让他沉溺,而是为了让他在2000年的高雄夏天,走得更稳、更远。他知道,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——可能会遇到蕃薯藤、雅虎奇摩的竞争,可能会因为提前布局被人质疑「不切实际」,但只要抓住「用户需求」这个核心,跟着高雄的发展节奏走,「我规划的新项目」不仅能成为全台学生都在用的平台,还能成为高雄本土成长起来的网路品牌,在台湾网际网路史上,留下属於我的新商业版图。?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